在肾内科门诊,我被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王主任,我的尿蛋白老是降不下去,或者好不容易降下来又反弹,除了吃激素,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中药管不管用?”
很多肾友都被反复波动的尿蛋白指标折磨得焦虑不已。今天,我就和大家认真地聊一聊中医药在治疗蛋白尿中的辅助角色和独特优势。请注意,我谈的是“助力”和“辅助”,绝非替代。任何宣称能“包治”、“根治”的方子,大家都要打起十二分的警惕。
为什么尿蛋白这么“难缠”?
我们要先明白蛋白尿的特性。尿蛋白之所以顽固,根源在于肾小球基底膜这个“精密滤网”受损了,漏洞一直在,蛋白质就会持续漏出。
单纯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就像是强力“堵漏”,虽然起效快,但往往治标不治本,且副作用明显。一旦减药或停药,炎症可能卷土重来,漏洞再次被冲开,这就导致了“反弹”。
中药的思路:不是粗暴“堵漏”,而是系统“修复”
中医认为,蛋白尿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肾两虚。
脾主运化,相当于身体的“后勤部长”,负责把精微物质(包括蛋白质)输布全身。脾虚了,统摄无力,精微物质就会下泄。
肾主封藏,是身体的“保险库”,负责把好东西牢牢锁住。肾虚了,库门关不紧,蛋白质就会随尿流失。
同时,整个过程常伴有湿浊、瘀血等病理产物,进一步堵塞经络,加重病情。
所以,中医治疗蛋白尿的核心思想是:健脾补肾以固本,祛湿化浊、活血化瘀以治标。通过整体调理,恢复身体自身的固摄能力,让“漏洞”慢慢自我修复,从而让蛋白尿降得更稳定,更不容易反弹。
揭秘“扶正祛邪”基础方(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这个基础思路通常包括以下几类药的配伍:
1、健脾固摄队:这是方子的“主力部队”
黄芪:补气的王牌,能大力益气健脾,提升脾气的固摄能力,是减少蛋白流失的“核心将领”。党参/白术:辅助黄芪,增强健脾益气的功效,强壮“后勤部长”。
2、补肾培元队:这是方子的“根基部队”
芡实、金樱子:这两味药经常搭档(即“水陆二仙丹”),一补一涩,协同作用,补肾的同时还能固精缩尿,牢牢关紧“保险库”的门。
枸杞子、菟丝子:平补阴阳,滋养肝肾,填精固髓,从根源上强壮肾脏。
3、活血化瘀队:这是方子的“清道夫”
丹参:活血养血,改善肾脏的微循环。“流水不腐”,肾脏的血液供应好了,修复能力才会增强。川芎:活血行气,能推动药力到达病灶。
4、利湿化浊队:这是方子的“清洁工
茯苓、泽泻:利水渗湿,通过小便把体内的湿浊毒素排出去,为肾脏减轻负担。这个组合拳的打法是:一边用黄芪、芡实等“扶正固本”,增强身体自己守住蛋白的能力;一边用丹参、茯苓等“祛邪通络”,清理肾脏内的垃圾,改善内部环境。标本兼治,从而达到降低蛋白尿、减少反弹的目的。
(注意以下为中医治疗肾病的经典思路和常用药材举例,绝非固定成方。每个人体质证型不同,用药千差万别,请务必经中医师辨证后遣方用药,绝对不可自行照搬抓药!)
中西医结合,才是王道!
在我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亲眼见证了很多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获得了“1+1>2”的效果。
西药方面主要包括如普利/沙坦类、列净类、激素/免疫抑制剂主力攻坚,快速控制流失蛋白量。
中药辅助调理,巩固疗效,减轻副作用如缓解激素带来的燥热、失眠、易感染等,调节全身免疫状态。
此外中医系统的治疗方案,绝非单纯口服药还包括外在疗法,包括足浴药浴督灸等,更深入提升口服药的调理作用,同时减轻副作用。
两者协同,既能快速实现控制蛋白尿的目的,又能牢牢的稳住蛋白流失,防止反扑。
最后必须再三强调:
肾病的治疗不存在所谓的“神药”,只有“对证”的药。中医的精髓是辨证论治,别人用着好的方子,照搬给你可能完全无效甚至有害。
且中药和西药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中药是“助攻”,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此外最重要一点需要找专业中医师辨证,根据证型来控制,达到更有效的结果。
股票配资网平台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