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嘉兴的一位母亲,可能永远也忘不了自己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监控室里看到的那一幕。屏幕上,那个戴着粉色鸭舌帽、被一个熟悉身影紧紧抱住的孩子,正是她6岁的儿子。而那个抱着他、用手遮挡他脸庞的人,是她平日里无话不谈、相互托付孩子的好闺蜜。
那一刻,所有的信任瞬间崩塌。她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亲手交出去的儿子,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以一个女孩的身份,被按着打了一针本不属于他的疫苗。更让她感到脊背发凉的是,随着调查的深入,她发现这一切并非偶然,这场针对她儿子的“算计”,可能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了。
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
事情的引爆点发生在7月15日。那天下午,闺蜜像往常一样来串门,热情地提出要带她儿子出去玩。两家人住同一个小区,孩子年龄相仿,平日里互相帮忙带孩子是家常便饭,这位母亲没多想就同意了,自己则安心去上了班。
下午4点多,儿子被送回家,但状态明显不对,蔫蔫的,总下意识地去摸自己的胳膊。晚饭时,孩子无意间的一句话让母亲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妈妈,我今天去打针了。”打针?母亲一头雾水,她不记得有任何疫苗接种的安排,也没有收到任何通知。
她立刻找来闺蜜当面对质,对方却一脸平静,矢口否认,还笑着说小孩子的话不能当真。那种斩钉截铁的态度,反而让母亲心中的疑云越来越重。她了解自己的儿子,他不会无缘无故编造这样的话。第二天一早,她便带着儿子直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求调取监控。
监控录像揭开了令人震惊的真相。画面里,闺蜜和她的婆婆一前一后,带着她的儿子走进了接种室。为了掩人耳目,她们给男孩戴上了粉色的帽子和口罩,把他捂得严严实实,登记的也是闺蜜女儿的名字。男孩后来告诉妈妈,他当时听到医生叫的不是自己的名字,他想跑,却被大人一把抓了回去,紧紧箍在怀里动弹不得。
这还不是全部。当母亲要求工作人员将监控录像继续往前倒查时,一个更让她心寒的画面出现了。早在半年前的1月10日,她的儿子就已经被闺蜜的婆婆用同样的方式带来打过一次疫苗。那一次,男孩穿着一件粉色的羽绒服,因为年纪更小,回家后因为害怕,什么也没敢说。
半年内,在母亲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儿子被人冒名顶替,多打了两次疫苗。算上他自己本该接种的,他小小的身体在短短六个月里,承受了四针疫苗的剂量。这位母亲突然想起,她和闺蜜的相识,正是在儿子出生刚满一周的时候。这份持续了六年的友谊,难道从一开始就是一场蓄谋已久的骗局?
“难言之隐”下的真实面目
事情败露后,面对警方的询问,闺蜜终于说出了她的“苦衷”。她声称自己的女儿身体不好,担心疫苗打不全会影响将来上学,又怕女儿的病情被外人知道,在学校会受到歧视。她觉得朋友的儿子身体结实,多打几针应该没什么大碍,于是就想出了这个“馊主意”。
这个看似无奈的解释,却在她接下来的行为中显得苍白无力。在母亲拒绝了她提出的私下和解后,闺蜜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她开始托朋友带话,言语间充满了威胁,甚至放言:“如果不同意和解,以后谁都别想好过。”
更离谱的是,她的家人在后续的沟通中,非但没有丝毫歉意,反而倒打一耙,声称是男孩的母亲主动要求她们带孩子去打疫苗的。这种颠倒黑白的做法,彻底撕下了“难言之-隐”的伪装,暴露了其自私和蛮横的真实面目。
有明确的规定指出,如果孩子因身体原因确实无法接种某些疫苗,只需由医院开具相关医学证明,学校便不会因此拒绝其入学。闺蜜一家舍弃正当途径,选择用伤害别人孩子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其行为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母亲为孩子着想的范畴。她不是在保护自己的女儿,而是在用一种极端自私的方式,将风险和伤害转嫁给了一个无辜的孩子和她最信任的朋友。
被轻易突破的健康防线
这场离奇的事件,除了暴露出人性的阴暗面,也让公众的目光聚焦到了疫苗接种流程中存在的巨大漏洞。按照规定,儿童疫苗接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验证”的程序,即查对儿童健康状况、接种禁忌,查对疫苗接种卡(簿),查对疫苗信息;核对儿童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验证儿童、疫苗信息和接种程序。
然而在这起事件中,这道本应是孩子健康第一道防线的流程,却被轻易地两次突破。第一次,闺蜜的婆婆带着穿着粉色羽绒服的男孩前来,工作人员未能发现异常。第二次,尽管孩子被帽子和口罩遮挡,但性别这种最基本的特征,也未被核实。
当地街道的工作人员对此也感到震惊和无奈。他们解释说,接种现场常常因为孩子哭闹而一片混乱,家长为了安抚孩子,会把他们紧紧抱在怀里,客观上确实给医护人员的核对工作带来了难度。孩子的挣扎反抗,也容易被当作是对打针的正常恐惧反应。
但这些客观因素,并不能成为流程疏忽的借口。正是因为现场情况复杂多变,才更需要医护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警惕性。如果每一次接种前,都能多一句询问,多看一眼孩子的脸,或许这场持续了半年的骗局就能被及早发现。监管的失守,为闺蜜的恶意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也让无辜的孩子承受了本不该有的风险。
结语
目前,当地警方已经以“故意伤害罪”对这起事件立案侦查。男孩的母亲态度坚决,拒绝了对方所有的和解请求,她只希望通过法律,让伤害自己孩子的人付出应有的代价。
幸运的是,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孩子被重复接种的流脑和百白破疫苗都属于灭活疫苗,理论上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的风险不大。但由于从未有过类似先例,谁也无法给出百分之百的保证。医生建议,在做完详细的身体检查后,家人仍需对孩子进行长达三个月的持续观察。
这三个月,对于这位母亲和她的家庭来说,无疑将是漫长而煎熬的。孩子的身体状况,成了悬在他们心头的一把剑。这件事也给所有家长敲响了警钟:对孩子的看护,无论面对的是多么亲近的人,都不能完全掉以轻心。同时,也希望相关医疗机构能以此为戒,真正将制度落到实处,堵上每一个可能危害儿童健康的漏洞,别让“三查七对”成为一纸空文。
股票配资网平台网址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